{{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會員限定!加入會員送專屬購物金(現領現折)

最新文章

2023-12-28
皮膚微生態的真實模樣解密,好菌壞菌種類超乎你的想像

皮膚微生態是微生物和我們之間共存的生態系統   空氣和環境中充滿各種細菌,而皮膚為人體最密切與外界第一時間接觸的器官, 自然而然不意外地存在大量菌群,每1平方公分就有超過100萬隻細菌。 皮膚除了存在細菌外,還有黴菌、古細胞(註1)、病毒及特定節肢動物(註2), 而上述微生物在人體的總重可以高達1.5公斤,跟人腦的重量已經差不多, 所以身體各處菌叢對於人體免疫代謝可說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微生態是指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一個微生態平衡的系統。 皮膚除了能夠幫助我們維持身體水分、以物理方式隔絕病菌、紫外線、過敏原,皮膚中的菌叢更可以起到共同免疫並且協助抵抗壞菌的能力。 皮膚住著與我們一同共生菌群,正常的皮膚菌叢會長什麼樣子呢?   皮膚微生態系統有94%都以原核細菌為主,而其中又以 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這四大類為主, 若用生物學分類再細分, 又以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a spp.)、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a spp.)及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i spp.)這三個屬最為常見。 然而身體不同部位肌膚的狀況不一樣,也會擁有不同菌叢的組成, 如身體皮脂腺較發達的區域,如頭皮、胸骨、背部,主要以丙酸桿菌屬為主; 身體汗腺較發達的區域,如腋下、腹股溝,主要以棒狀桿菌屬及葡萄球菌屬為主; 而皮膚長期較乾燥的區域,如足跟、膝窩、手指間隙,會混雜許多菌種及革蘭氏陰性菌(Gram negative)。 皮膚的菌叢不會一直保持恆定,隨著年紀的推移,同一部位的菌叢都會多少有些些微的變化,但是大致上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差異在於人體不同部位的菌叢差異較大。   常見皮膚好菌有以下幾種: 1、表皮葡萄球菌:能夠產生類似甘油成分使皮膚表面形成油膜,讓皮膚有更好的天然油脂屏障,避免刺激性物質入侵,預防壞菌增生。 2、乳酸菌:幫助提高皮膚保水度,減少泛紅及刺激感,常用來治療濕疹及酒糟肌膚。 3、雙岐桿菌: 可以增強皮膚屏障,並維持皮膚健康跟彈性。 4、痤瘡丙酸桿菌: 雖然這類桿菌有時跟痤瘡(痘痘)有關,但並非這類型桿菌都是有害的,一些痤瘡丙酸桿菌反而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且抑制痘痘生成來維護皮膚健康。 5、黏膜玫瑰單孢菌: 黏膜玫瑰單孢菌可以產生一層黏膜,而此黏膜具有多種抗氧化物質,用來避免皮膚受到紫外線及外界其他的氧化傷害,亦可產生特定蛋白質酵素,去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常見皮膚壞菌有以下幾種: 1、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罹患相關,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會發現有過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坐落於皮膚相關 2、皮屑芽孢菌:常常與毛囊發炎有關,有5-9成一般健康皮膚會發現皮屑芽孢菌的存在,在特定情況之下如免疫力低下,會容易使皮屑芽孢菌作用致使毛囊發炎。 3、黴菌:常見的黴菌感染如香港腳、各種”癬”如足癬、頭癬,但牛皮癬及乾癬例外、灰指甲…等,當環境濕度大,很容易造就黴菌生長的溫床,所以保持環境濕度合宜並避免人畜、寵物傳染可以大幅降低黴菌感染機率。 根據上面的分享可以知道,雖然肉眼看不見這些細菌,但皮膚上的微生物平衡對於保持健康的皮膚來說至關重要。 而平衡被破壞可能就會因此造成許多皮膚問題。所以建議可以同時輔助使用益生菌相關的護膚用品, 如含有上述益菌的護膚及潔膚用品,作為促進皮膚菌叢平衡來使皮膚達到健康的一種保養方式。   SHARE      

閱讀內文
2023-09-13
換季紅癢、痘痘侵襲怎麼辦? 營養師精選外食養膚三大重點

*若有嚴重肌膚問題請務必先諮詢醫師,並遵循醫囑用藥、保養、定期回診。   肌膚紅癢、痘痘侵襲時我們特別不知該如何是好, 徬徨無助,感覺能做的都做了(努力睡覺、運動、舒壓、瘋狂找適合的清潔保濕產品)   ——這時候,『聰明的飲食』真的會是一個很好的輔助。 微幅調整日常飲食,或是在餐點中加個更能支持肌膚的小菜, 甚至在午茶宵夜時刻選擇對肌膚更好的肌優小點心,   都有機會成為回復健康皮膚的小幫手。     第一步——肌膚急救舒緩飲食:舒緩(純粹成分)+ 保濕(水分)   如同上篇文章所說,首要任務就是先冷靜你的皮膚, 牙起來的時候不管做什麼額外過多的反制或保養通常反而會給肌膚帶來更多負擔與刺激, 就像這時的保養品會以簡單為主,成分單純為主,   飲食也同樣先以單純為主,選擇我們常說的原型食物, 使用簡單調味,以及烹調也盡量選擇蒸、煮、水炒、涼拌、低溫烘烤等輕度加工。   原型食物不僅成分單純, 簡單調味與最輕度的加工也能大多保留食物中原始的水分 (大多的蔬菜本身就都有80-90%的水分,瘦肉有70%的水分,全穀飯也有70%的水分)   此外原型也讓食物利用本身的力量,達到最大化有效利用, 例如蔬菜富含的抗氧化,非精緻澱粉富含的B群營養素, 優質蛋白質富含的鋅、B12等   把精緻加工的食物降到最低,再讓大量的原型食物加進來, 讓純粹有效成分與充沛的水分給你的肌膚滿滿的舒緩力。   肌膚急救舒緩自煮:蔬菜菇菇湯+烤鮭魚+全穀飯 肌膚急救舒緩外食:食物來源值得信任的小火鍋店家 (x火鍋料 x沙茶醬、x牛奶/麻辣/咖哩等濃湯底)推薦選擇清湯底,肉選雞腿或瘦肉   最重要的,喝充充充充充足的水份(每人不同,但大約體重x35c.c左右)   第二步——肌膚症狀減緩飲食: 抗組織胺食物&抗發炎食物(植化素、omega-3) + 保濕(水分)   上篇文章也提到,肌膚會紅癢有絕大多數是因為組織胺在體內,   組織胺是一種由肥大細胞(mast cell)釋放的發炎物質, 每當肥大細胞感知到過敏原,會做出即時反應釋放組織胺。   而當身體某個部位的組織胺的量超載時,便會導致發炎反應出現 ——意即可能發生皮膚紅腫癢的過敏症狀,甚至會對整個身體產生連鎖反應。   所以要怎麼靠飲食來降低組織胺呢?     在急性發作期(過敏紅癢正在發生), 我們會先建議避開組織胺含量較高的食物。   大多數食物會有組織胺是因為久放, 所以經過發酵、醃漬、煙燻等久放的食物在紅癢過敏的急性期時先建議避免 (包含酒、麵包、泡菜、優酪乳、優格、味噌、香腸、火腿等, 當然層層加工的零食、微波食品、速食也一樣不建議。)   而除了含組織胺,誘發組織胺、或是促累積組織胺的食物真的太多, 因此本篇文章先將重點著重在阻止組織胺持續累積(意即抗組織胺)的輔助食物:   薑黃是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發炎化合物, 因此薑黃粉是一個很棒的抗組織胺天然香料,   另外,新鮮的羅勒、新鮮的大蒜、新鮮的薑、 新鮮的紫洋蔥及許多新鮮蔬果(例如白蘿蔔、櫛瓜、蘋果及藍莓) 它們所含的獨特抗氧化物如槲皮素,都是很棒的抗組織胺來源!   而除了上述抗組織胺新鮮食物, 還有一個在紅腫癢時期可以特別協助到的營養素,那就是抗發炎食物!   若你也同時有惱人的痘痘,痘痘的產生也跟皮膚的發炎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在第二步驟的減緩飲食,抗發炎營養素就相當重要!   抗發炎營養素最廣為人知的,除了omega3以外, 就是那每種植物自己所擁有的最特別的「植化素」。   植化素本身就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健康生長所自然產生的天然物質, 越多樣化攝取不同的蔬菜,越能攝取到不同的植化素, 因而獲得各自有不同面向的多元抗氧化與抗發炎的強大護膚能力。 所以多吃蔬菜對於肌膚才這麼重要!   而無論植化素、omega3油脂,都是飲食或營養素上可以留意的緩解發炎重要小撇步! 富含植化素的食物:所有你想得到的新鮮蔬果:大番茄、鮮香菇、杏鮑菇、玉米筍、蘿蔔、小黃瓜、花椰菜、高麗菜、地瓜葉、A菜…. 富含Omega3食物:亞麻籽、核桃、奇亞籽(魚貝類也含量極豐富,但因為容易產生組織胺,在這階段要選用很新鮮的,或是先避開)   肌膚減緩止炎自煮:櫛瓜菇菇蛋+雞絲涼拌黃瓜+薑黃洋蔥蒜五穀飯 肌膚減緩止炎外食:越式牛肉河粉(加入大量洋蔥、豆芽配料)+關東煮的蔬菜類(可+一顆蛋)   一樣,喝充充充充充足的水份(每人不同,但大約體重x35c.c左右)     第三步——肌膚源頭調整打底修復飲食: 表皮屏障完整(維生素A、C、E、鋅、硒) + 真皮層鞏固(優質植物蛋白質、omega3油脂)+保濕(水分)     度過了煎熬的紅癢與痘痘冒出的急性期,身為營養師, 最推薦的最後且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好好地讓自己從源頭調整皮膚狀況,去降低可能再次發生的機率。     源頭調整是指什麼呢?就是從肌膚基底層長期調理打好基礎的重要性。   皮膚可簡單分為表皮層與真皮層,若要運用飲食打底, 我們可以使用富含維生素A、C、E、鋅、硒的食物,   運用他們的抗氧化力,成為表皮層的屏障, 打擊外來的氧化壓力(包含太陽或心情及生活環境的壓力),還原維持肌膚狀態。     而好的油脂(omega3脂肪酸)及足量優質蛋白質 便可以建構真皮層的完整性,讓肌膚有健康的基質,更不易受侵擾且強壯豐潤。     ——最棒的是這些營養素,完全可以透過食物攝取唷!!       – 類胡蘿蔔素: 維生素A的前驅物,維生素A可以增強皮膚保護、改善粉刺。   富含類胡蘿蔔素的植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胡蘿蔔、地瓜和南瓜。 (過多的維生素A對人體有害,而正常攝取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不會過量)。     – 維生素E: 有助於防止發炎並穩定膠原蛋白的生成。   富含維生素 E 的植物來源包括杏仁果、葵花油、橄欖油、花生、酪梨和綠葉蔬菜。     – 維生素 C: 在健康皮膚中含量豐沛,其有助於肌膚膠原蛋白形成以及使維生素E還原再生, 因此可以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及使皮膚光滑。   芭樂、奇異果、木瓜、柳丁、小番茄、甜椒、花椰菜、菠菜等皆富含維生素C!     – 硒: 具有抗發炎和抗氧化功能的微量礦物質,在皮膚細胞的發育和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    巴西堅果、小麥胚芽、瘦牛肉、豬腱肉、凍豆腐、蝦仁、淡菜、蛤蜊是富含硒的食物來源。 (如果食用巴西堅果,建議每天最多食用三顆,避免攝入過多硒的風險。)     – 鋅: 保護皮膚降低損傷,是鋅這個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對於癒合傷口非常重要。   研究有發現患有痤瘡(痘痘)的人體內鋅含量較低, 因此足夠的鋅可能是緩解或預防痤瘡的有效方法之一。    富含鋅的食物來源包括牡蠣(蚵仔)、牛板腱肉、南瓜子、腰果、芝麻。     – omega-3脂肪酸: 皮膚避免過度水分流失的能力很重要, omega-3 可能具有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有助於保持水分。 因為其抗發炎,攝入足夠的 omega-3 油脂也有助於治療皮膚炎、牛皮癬和痤瘡等疾病。   omega-3 脂肪的一些來源包括鮭魚、鯖魚、竹莢魚、蝦仁、核桃、奇亞籽和亞麻籽     肌膚打底修復自煮:南瓜海鮮湯(漁夫湯)+柳橙烤肉片熱沙拉(撒橄欖油、亞麻籽) 肌膚打底修復外食:韓式豆腐鍋(x火鍋料,瘦肉足)+韓式小菜(蔬菜類)+綜合無調味堅果 再次!喝充充充充充足的水份(每人不同,但大約體重x35c.c左右)         最後,一定要靠飲食嗎? 當然除了飲食上,生活上也有許多可以調整的, 例如早點睡、睡飽點、生活環境維持清潔、放鬆身心壓力的活動…   …但我知道有時候就是做不到對吧?(因為我也是🥹)   所以飲食就是一個最容易起頭的好肌膚小幫手。 而令人開心的是,透過多樣化健康飲食的抗氧化抗發炎, 好的食物也同時在調節你的壓力情緒賀爾蒙!   相信我,多堅持幾天甚至幾週的蔬活飲食, 你會發現你會自動想早點睡(身體比你想的更聰明,它會自動校正)、 你的壓力不知不覺有釋放空間、 你甚至覺得你的身體好像比環境還乾淨讓你忍不住想打掃…(我認真)。   而飲食上來說,其實一樣就是那句話:好的食材多樣化攝取。   如果你發現你飲食已經很清淡(調味單純且大多蒸煮), 那可以考慮更多樣化獲取上述的肌優食材&記得攝取到omega3油脂的方向去調整唷!   換季時節或身心壓力大,真心推薦上述的飲食, 食物帶給你的會比你所想像得更遠、更廣!   期待透過食物,讓你獲得你所需要的身心平衡與支持♡   SHARE       參考資料&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28712/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6-anti-inflammatory-supplement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60489/

閱讀內文
2023-09-12
肌膚紅癢又長痘怎麼辦? 營養師教你三步驟, 靠飲食有效舒緩

*若有嚴重肌膚問題請務必先諮詢醫師,並遵循醫囑用藥、保養、定期回診。     我們身體小感冒的時候知道要多休息、多喝水、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例如粥、魚湯等) 那肌膚感冒的時候呢?濕疹、敏感肌、脂漏性皮膚炎、痘痘、異位性皮膚炎…一再出現,該怎麼辦?   肌膚感冒,最常讓我們煩惱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1. 癢到睡不著,想抓不能抓 2. 紅紅腫腫一大片,熱熱的消不下去 3. 一粒一粒或痘痘挫瘡這些影響我們外觀的惱人小物   當發生這些狀況的時候常常會想說到底Why,到底Why me!     沒關係我懂你,我自己也是常常對皮膚頭大的人,各種肌膚生病的狀況都在隨時出現,   而很多時候皮膚的小感冒,大多9成以上文章都會說是你壓力太大 (雖然壓力是很大沒錯,但常常在想到底是有多大一直發生敏感狀況)   但生命總是如此無常,想想其實,皮膚也在用它的方式盡責地跟我們說明,或許是 要好好正視「照顧自己身體&心靈」的提醒。   是否床單枕頭套很久沒換? 是否有好好喝水吃飯? 是否有適時去戶外真正的呼吸? 是否睡眠、生活環境或季節的改變還在適應? 是否碰到一些關係上的難題?(無論職場家庭親情友情愛情)   或是以上都確認沒事,但是肌膚還是不停哀號,也沒有關係, 其實有可能肌膚反應比你還快/慢,在你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已開始幫你承擔與發洩; 在你已經清理調整過後才慢慢進入轉換發作期。   在這種肌膚反應時期我們特別不知該如何是好,徬徨無助,感覺能做的都做了,     ——因此『飲食』在此刻!就會是一個很好的輔助,   不管是微幅調整日常飲食,或是在餐點中加個更能支持肌膚的小菜, 甚至在午茶宵夜時刻選擇對肌膚更好的肌優小點心, 都有機會成為回復健康皮膚的小幫手。       第一步——肌膚急救舒緩飲食:舒緩(純粹成分)+ 保濕(水分)   首要任務就是先冷靜你的皮膚, 牙起來的時候, 不管做什麼額外過多的反制或保養通常反而會給肌膚帶來更多負擔與刺激。   就像這時的保養品會以簡單為主,成分單純為主,   飲食也同樣先以單純為主, 選擇我們常說的原型食物,使用簡單調味, 以及烹調也盡量選擇蒸、煮、水炒、涼拌、低溫烘烤等輕度加工。     第二步——肌膚症狀減緩飲食(痘痘、紅癢)飲食: 抗組織胺食物&抗發炎食物(植化素、omega-3) + 保濕(水分)   肌膚會紅癢有絕大多數是因為組織胺在體內, 組織胺是一種由肥大細胞(mast cell)釋放的發炎物質, 每當肥大細胞感知到過敏原,會做出即時反應釋放組織胺。   而當身體某個部位的組織胺的量超載時,便會導致發炎反應出現 ——意即可能發生皮膚紅腫癢的過敏症狀,甚至會對整個身體產生連鎖反應。   所以要怎麼靠飲食來降低組織胺呢? 在急性發作期(過敏紅癢正在發生),我們會先建議避開組織胺含量較高的食物。   大多數食物會有組織胺是因為久放, 所以經過發酵、醃漬、煙燻等久放的食物在紅癢過敏的急性期時先建議避免 (包含酒、麵包、泡菜、優酪乳、優格、味噌、香腸、火腿等, 當然層層加工的零食、微波食品、速食也一樣不建議。)   若你也同時有惱人的痘痘, 痘痘的產生也跟皮膚的發炎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在第二步驟的減緩飲食,抗發炎營養素就相當重要! 抗發炎營養素最廣為人知的,除了omega3以外, 就是那每種植物自己所擁有的最特別的「植化素」。   植化素本身就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健康生長所自然產生的天然物質, 越多樣化攝取不同的蔬菜,越能攝取到不同的植化素, 因而獲得各自有不同面向的多元抗氧化與抗發炎的強大護膚能力。   所以多吃蔬菜對於肌膚才這麼重要!     第三步——肌膚源頭調整打底修復飲食: 表皮屏障完整(維生素A、C、E、鋅、硒) + 真皮層鞏固(優質植物蛋白質、omega3油脂)+保濕(水分)     度過了煎熬的紅癢與痘痘冒出的急性期, 身為營養師,最推薦的最後且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好好地讓自己從源頭調整皮膚狀況,去降低可能再次發生的機率。     源頭調整是指什麼呢? 就是從肌膚基底層長期調理打好基礎的重要性。   皮膚可簡單分為表皮層與真皮層, 若要運用飲食打底,我們可以使用富含維生素A、C、E、鋅、硒的食物, 運用他們的抗氧化力,成為表皮層的屏障, 打擊外來的氧化壓力(包含太陽或心情及生活環境的壓力),還原維持肌膚狀態。   而好的油脂(omega3脂肪酸)及足量優質蛋白質 便可以建構真皮層的完整性,讓肌膚有健康的基質, 更不易受侵擾且強壯豐潤。       最後,一定要靠飲食嗎? 當然除了飲食上,生活上也有許多可以調整的, 例如早點睡、睡飽點、生活環境維持清潔、放鬆身心壓力的活動… …但我知道有時候就是做不到,對吧?(因為我也是)   所以飲食就是一個最容易起頭的好肌膚小幫手, 而令人開心的是,透過多樣化健康飲食的抗氧化抗發炎, 好的食物也同時在調節你的壓力情緒賀爾蒙!   期待透過食物,讓你獲得你所需要的身心平衡與支持♡   若想要知道三大步驟更細節的食物菜單搭配選擇,快來參考:換季紅癢、痘痘侵襲怎麼辦? 營養師精選外食養膚三大重點   SHARE         參考資料&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28712/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6-anti-inflammatory-supplement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60489/

閱讀內文
腸道菌與皮膚健康
2023-08-09
養好肌膚跟養好菌之間的關係,原來腸道菌扮演著重要角色!

每當我們碰上一位素昧平生的人,要在了解他的內在之前,首先看到的總會是對方外在、打扮甚至是皮膚的膚質,而膚質是所有外在形象中我們無法單用金錢所購買到的。我們也知道保養皮膚對於自己的外在形象很重要, 但若想到要如何保養皮膚,您首先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擦對保養品、多喝水、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早睡嗎?其實上述這些建議事項都正確我們也都知道也都耳熟能詳,但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其實往往都沒有發現的-養好腸道菌。   養好腸道菌為什麼也跟皮膚有關? 許多文獻證實腸道菌分泌的特定物質會在腸道被吸收並經由血管及淋巴管運送至全身相對應的各種器官[1],而腸道之所以跟皮膚健康具關連性主要透過三大途徑去影響-神經、腸道代謝及免疫三大方面。 在神經傳遞方面,乳酸菌及雙岐桿菌屬會分泌γ-胺基丁酸(GABA)進而減少皮膚搔癢感[2]; 在腸道代謝方面,腸道菌也能透過分泌特定酚類、血清素累積在皮膚,提高皮膚發炎、搔癢、色素沉澱…等機率,進而影響皮膚健康[3],除了上述物質之外,腸道菌也會分泌多種短鏈脂肪酸(SCFA)及亞麻油酸(Lenoleic acid)來降低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機率[4];   我們都知道多喝水、少吃高脂高糖及過敏原食物可以降低皮膚發炎機率,所以這其實也等同於, 將腸道顧好與皮膚保養之間存在著一種息息相關, 我們已知腸道菌既不吃油炸物也不吃甜點,它們除了愛喝水之外,愛吃什麼東西才能提高好菌們在腸道的存活率呢?可以給予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Prebiotics),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寡糖類還有益生菌及其發酵產物…等,常見的食物如木耳、山藥、海帶、黑豆、秋葵都屬於水溶性纖維量高的食物; 果寡糖、木寡糖含量高的食物廣泛存在在各種水果及雜糧類食物中; 而所謂的益生菌及其發酵產物又稱為共生元(Synbiotics),亦能創造培養好菌的環境,如優格或泡菜這些發酵食物都可以練習多加攝取, 若要直接攝取益生菌,可以選擇常見與皮膚相關的腸道益生菌-乳酸菌屬、雙岐桿菌屬、副乾酪乳桿菌。   負責身體的免疫屏障,有鼻腔、肺、皮膚及腸道,過往我們想到身體免疫屏障都會首要想到皮膚, 但其實全身免疫細胞有七成以上存在於腸道,並透過胃腸道黏膜相關淋巴組織(GALT)進而影響到全身, 所以將腸道照顧好不單可以保養到皮膚,而是將全身重要器官一起保養到好。 Inyouso陪您一起顧好內外在。   SHARE         文獻出處: [1] Ahlawat, S., Asha, & Sharma, K. K. (2021). Gut-organ axis: a microbial outreach and networking.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72(6), 636–668. https://doi.org/10.1111/lam.13333 [2] Jin, U. H., Lee, S. O., Sridharan, G., Lee, K., Davidson, L. A., Jayaraman, A., Chapkin, R. S., Alaniz, R., & Safe, S. (2014). Microbiome-derived tryptophan metabolites and their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dependent agonist and antagonist activities. Molecular pharmacology, 85(5), 777–788. https://doi.org/10.1124/mol.113.091165 [3] O'Neill, C. A., Monteleone, G., McLaughlin, J. T., & Paus, R. (2016). The gut-skin ax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A paradigm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BioEssays : news and reviews in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38(11), 1167–1176. https://doi.org/10.1002/bies.201600008 [4] Matsumoto, M., Ebata, T., Hirooka, J., Hosoya, R., Inoue, N., Itami, S., Tsuji, K., Yaginuma, T., Muramatsu, K., Nakamura, A., Fujita, A., & Nagakura, T. (2014). Antipruritic effects of the probiotic strain LKM512 in adul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113(2), 209–216.e7. https://doi.org/10.1016/j.anai.2014.05.002

閱讀內文
皮膚與益生菌
2023-07-21
皮膚真的需要益生菌嗎?微生物角度帶你知!

  若你也有皮膚問題的困擾,卻久久無法改善,這篇文章就很值得你繼續讀下去。     皮膚需要益生菌嗎?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相信大家對於這十幾年來關於「益生菌」的作用,一定有基本概念!大部分聽到的都是益生菌有益「腸道健康」,卻鮮少聽到益生菌有益「皮膚健康」,所以這次想好好與大家聊聊「皮膚與益生菌的關係」。初步概念先給大家, 要了解自身皮膚的相關問題,就必須先了解皮膚生態圈(微環境)是怎麼一回事! 如此一來才能對症下藥,找到根本問題。   皮膚生態圈(微環境)就好比是地球上的生態環境    微生物學家Jeroen Raes在10年前的TEDx演講中提到 「You're not human, you're a walking bacterial colony.」(我們不是人類,而是一個行走的微生物群。)這句話完全可以呼應「人類、生物&地球生態」以及「細菌等&肌膚微環境」彼此間的關係。 人類如何影響地球環境;肌膚上的菌就如何影響肌膚微生態。以這樣的概念,就比較容易了解皮膚與菌的關係。 肌膚微生態=皮膚與菌 皮膚表層原本就存在由好菌和壞菌組成的微生態系統,其實就跟我們腸道中有好菌、壞菌與中間菌。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而皮膚本身存在的一些好菌例如:比菲德氏菌、乳酸菌,可充當預防病原體入侵人體的物理屏障,幫助皮膚維持健康狀態。 隨著年紀增長、生活習慣影響、周遭環境的變化(溫度、濕度),皮膚也會因此出現發炎、脫皮、敏感等問題。 這時候就需要補充皮膚上的好菌,唯有肌膚表皮的菌叢生態平衡,皮膚屏障功能才能正常化,增強抵抗力。   皮膚需要益生菌嗎?答案是:要!肯定要! 許多市面上產品漸漸開始重視並強調補充皮膚上的好菌,達到菌叢生態平衡,這與我們平時的腸道保養服用益生菌也是一樣的! 雖然皮膚上的菌群是非常複雜,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在正常的情況下,好菌與壞菌之間保持平衡,才能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狀態,當然平時的好菌護養也是要有。若因為各種因素(年紀、生活習慣、環境)影響,導致這樣的現象平衡被打破,而引起的肌膚問題。通常重建皮膚菌群平衡也是會有幫助的,所以你說,皮膚需要益生菌嗎?答案肯定是需要的!     SHARE    

閱讀內文
查看更多